双肩包男孩你还好吗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11-11浏览次数:115

 [编者按]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位没有署名的读者写给学校领导的信,她说偶然在内蒙古自治区发行的《黄河晚报》上看见了一篇关于我们学校一名学生旅途小事的一则报道,非常感人,特将此件寄出,希望贵校获悉。
    这是一篇非常优雅的散文,描述了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在金秋九月、烈日炎炎的季节里,在乘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背双肩包的男孩,这个男孩是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报到的一个新生。这个可爱的男孩,做出了令许多人为之感动的事迹,我们把文章转载到网站上,目的不是要找这个背双肩包的男孩,因为我们相信这个男孩就在校园里,我们更相信理工大学不止一个背双肩包的男孩,还会有更多的背双肩包的男孩和女孩做出同样让人感动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时代青年、理工大学学生的风采!
 
    原文
双肩包男孩你还好吗
                                                                                                       燕 
 
    黎明时分,我翻身掖紧被角,趁着迷糊,想再睡一会儿。可是,双肩包男孩那挺拔的身影、微笑的脸庞一下子从记忆中冒了出来,让我睡意全无。那天发生的事,如电影画面一般,在我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
 
拥挤的车厢
 
    七月中旬,在呼和浩特市办完事后,我和年近七旬的母亲带着小学毕业的儿子坐火车回临河。由于时间匆忙,只买到两张车票,我们三个只好挤坐在两人座上。为了让母亲坐得舒服些,我侧着身子坐了个拐角,一条腿伸在过道里。我们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和她的老妈妈,一个清瘦的男孩站在她们旁边。
    车快开了,过道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个背着双肩包的20岁左右的男孩拿着票,走到我们对面的母女身边看了看,便在靠近瘦男孩的位置站了下来。虽是始发车,但很多人只买到了站票。车厢过道里拥挤不堪,人们随着列车的行驶摇摇晃晃,脚下堆放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一位年近五十的农村妇女站在我身边,可能是站累了或是为躲避过往行人的碰撞,她几乎倚在了我身上。这时,我真希望那个背着双肩包的大男孩能往前走走,找一个稍宽松点的地方站着,好让我能伸伸腿。可是,那男孩把行李包放在脚下,看样子是不走了。
    很快,两个男孩聊了起来。从他们的聊天中我得知,家住五原县的瘦男孩在内蒙古工业大学读大一,而那个背着双肩包的男孩今年高考被录取到哈尔滨理工大学,家住卓资山的他此行是去乌海看姥姥。看着拥挤的情形,估计他得从呼市站到乌海了。到临河后一定让他坐我们的座位------得知双肩包男孩考了近600分的好成绩,我心里不由对他增加了几分好感。
    过了包头站,车厢里依旧人满为患。那些没座位的乘客,有的倚着座位靠背懒懒地站着,有的坐在行李上打盹,盛夏酷暑,在这充斥着各种复杂气味的闷罐一般的车厢里挤着,真是活受罪。我伸出的右腿不时被挤在过道里的人碰撞着,旁边那位农村妇女浓重的汗味更是毫不客气的钻入鼻孔,让我不由心生厌恶。于是,我拉脸来,使劲扭动身体,以提醒睡意朦胧的她别总靠着我。
 
默默无闻的坐票
 
    快到五原站时,儿子要上厕所,等我带着他从“人海”中挤回来时,对面的母女和那个瘦男孩已经在五原站下车了。这回,双肩包男孩坐在了我们对面。我不由得为他感到庆幸,站了近四个小时,终于有座了。
    这时,坐在身边的妈妈告诉我:“刚才列车员检票时,发现这个小伙子买的是坐票,而他的座位就是刚才那个老妈妈的座位。”“什么?”母亲的话让我简直不敢相信,“就是说,这个男孩原本有座位,却默默的让给刚才那个老母亲坐着,自己却一路站着?”母亲点了点头。是真的吗?我还是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用疑问的眼神“询问”着坐在对面的男孩。男孩羞涩的笑了,轻轻的说:“让大娘座吧,我年轻,站一会儿没事。”男孩的回答让我心头一热。
    算算年龄,这男孩应是个“90后”。在我印象中,“90后”都是些非常自私、冷漠、只会享受、不懂感恩的主儿,是被父母宠坏了的一代。可是,眼前这个男孩,在酷热难耐的夏季,在密不透风的闷罐车里,却默默无闻的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而自己就那么一直站着。若不是检票,谁也不知道他居然站在自己的座位旁边默默地做了一件好事。
    望着男孩微笑的脸,我不由的脸上发烫。刚才还在数落“90后”的种种不是,可自己又做得怎样呢?刚才不是还嫌弃站在旁边的农村妇女吗?不是也对过道里拥挤的人群满腹牢骚吗?我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想那么狭隘,刚才的举动那么丑陋。
    下了火车后,我忍不住感叹现在真还有这样懂事的好孩子,笃信佛教的母亲说:“这孩子宅心仁厚,必有福报。好好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吧。”
人近中年,我的记性越来越差,许多事过去了就再也不会想起,可是那个双肩包男孩,却总是不时地浮现在我眼前,让我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对儿子的道德教育。
    双肩包男孩,在遥远的哈尔滨,你还好吗?如能看到这篇文章,请代我向你的妈妈致敬。我将努力向她学习,培养出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可谓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