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展示】哈尔滨理工大学筑梦工作室

发布者:筑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发布时间:2024-10-11浏览次数:10

一、工作室简介与定位

筑梦工作室以辅导员和学生为双主体,着力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工作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立足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旨在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打造系列特色工作和品牌项目,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辅导员学习交流成长搭建平台,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水平,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工作室组织架构

工作室由电气学院团委书记张晶主持,成员主要由教师队伍和学生团队构成。工作室现有教师10人,由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共同参与。工作室有学生10人,由学院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的学生组成。

工作室负责人张晶,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从事专职学生工作5年,带领学院团委获得全国和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校“三全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个人获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校辅导员联盟首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第十届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荣获黑龙江省“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党课大赛三等奖、第六届全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大学生支部书记);获得校级优秀辅导员、优秀团干部等奖项。曾指导学生获得黑龙江省网络文化作品一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奖1项。所带学生中,1人获黑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人入选校十佳毕业生。

三、工作室运行机制

工作室构建了“一引领、二支柱、六协同”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管理与专业的协同并进。以党建为引领,发挥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协同育人作用,构建了“学生管理”同“专业育人”双通道的育人成长机制,形成了党支部、系部、班级、寝室、组织、媒体平台“六大要素”协同运转的学生发展培育体系,实现了学生、专业教师、辅导员的三方联动。工作室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学生发展规划、辅导员成长计划,完善培训、考核、反馈机制,保证工作室高效运行。积极挖掘团队优势,推进集体研学与实践发挥“生态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四、工作室成绩与经验

(一)组织育人硕果显

发挥组织育人效能,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专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辅导+朋辈引导”的组织育人模式,挖掘学生兴趣点,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在组织内实现自身价值。学院团委获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青协获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经过3年的组织育人培养,电气学院科协主席王龙保研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入选我校十佳毕业生,荣获2023年黑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实现了专业有突破、思政有成果、朋辈有引领的三重丰收王龙在科协工作期间积极参加各类竞赛,4项国家级比赛、9项省级必比赛和4项校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外观专利一项、第二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此外,他还积极发挥朋辈模范带头引领作用,在学院开展竞赛辅导10余次,为学院同学分享比赛经验与心得。

(二)网络育人收获丰

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施“1+2+3”培育路径,依托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载体,延伸师生2条培育路径,形成“线上展示+线下培训+大赛提升”3条通路,形成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示范带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氛围。《思政+理念下大学生全周期育人模式构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案例,1个网络文化作品《我和我的祖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你我携手同行》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奖,1名同学的作品《新中国史——焦裕禄事迹》荣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二等奖。作品《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和《铭记烈士英雄事迹·弘扬中华爱国精神》分别荣获黑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和二等奖。上述荣誉充分彰显了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心理育人效果实

    依托“校-院-班-宿舍”四级管理,构建“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心理育人网络,并将心理育人同党建挂钩,实现“支部+班级”的双渠道护航。在心理育人方面,工作室严格执行辅导员谈心谈话、心理班会、朋辈关心、网上关注等制度,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工作室辅导员在与学生的谈话中精准发现异常,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成功在假期挽救了学生生命。重视提升朋辈心理帮扶能力,我院为学校提供了近30条有价值信息,成功挽救10余名学生生命,两名学生和1名教师获得年度心理健康教育“特殊贡献”先进个人荣誉。

    (四)科研育人成果多

    打造“学生管理”同“专业育人”双通道的育人成长机制。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学院本科生共获国际级奖项6人次、国家级奖项51人次、省部级奖项117人次。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2项,省级一等奖3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4项。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9项、校级项目2项。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学院积极开展科创能力普及工作,积极承办各类赛事和培训。学院科技协会为大一和大二的220余名学生开展了11次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工作室未来建设方向

(一)以思想铸魂。开展启发探究式引领活动,拟组织学生参观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史馆,重视挖掘院史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专业实践、各类思想价值引领培训,深化专业认知和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着重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以实践强能。着重开展以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学生社团、文体活动为主要类型的活动,培养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全面发展的探索能力。致力于打造“文体兼育、实践牵引、能力提升志愿服务的活动架构,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自我价值、找到自身兴趣和特质,形成以专业为导向,多素质能力发展的稳定能力结构,在能力提升的同时形成稳定的自我支持系统,实现能力提升和身心健康双赢的局面。

(三)以专业夯基。积极推进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职业素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信息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以信息赋能。强化行业前沿、学术前沿及校企联合培养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活跃学生学术思想,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卓越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校内外导师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指导,引领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